今天一則藝文新聞的標題是:「耶誕玩具排行榜 芭比MP3銷售冠軍」 其中提到幾個部份,其一,有一款MP3,設計為可以幫播放器上面的芭比換衣服。其二,今年目前為止,賣的最好的是這個芭比娃娃mp3。此外還延伸提到「今年暑假,好幾百萬件大陸製造的玩具,因為品質不好被回收,嚇壞許多父母親...」 梭子有幾點觀察。其實近來的科技產品與前一個科技世代形象結合的例子持續發生中,這誠然是產品載體與不同世代內容的整合,自然且某種程度無可避免。然而有些結合看不出明顯的頭緒,甚至常出現整合詭異的感受。例如,透過MP3的畫面來幫理型、女神形象的芭比換衣服,固然是個有趣的嘗試,我是看不出長遠的樂趣所在。 某種程度,腦海裡的性別主義作祟,還會想像當男孩或一個歐吉桑輕靈運用手指迅速讓芭比換裝,肯定與女孩用MP3玩變裝芭比感受不同。這當中出現了更輕易的父權宰制嗎?或者只是像我們這種人想太多而已?因為畢竟,做為影音載體的MP3有其工具上的機能與任務,隨性加上的變裝趣味,恐怕在美感經驗與美學價值上稍欠熟慮。但另一方面突顯的,正是新聞中也提到的「孩子買這產品買得可凶」,而顯然大多數孩子們未先行意識形態教育前,已經先熟稔一種「玩(模型)女孩變裝」的遊戲了! 而新聞末延伸出的大陸玩具工業,梭子認為這對於可見的美學經濟中,什麼東西或什麼潛在的意識形態,會慢慢普及地在玩具或文具這類型強勢產物中出現、引導等,這又是另一個強烈可議的議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