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財經新聞有一標題: 「未來最夯行業:健康照顧、教育和金融服務」 乍聽令人振奮。網路建構的社會生態中,做為藝術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是否在端視目前的處境、忖量自己的條件後再作是否樂觀的觀察與展望? 這則報導的來源是美國勞工部對於未來數十年最需求最高行業的預測,我們可以做如下幾點觀察或沙盤推演。 首先,這是「預測」。當代社會的預測,多少有其在觀察角度與直覺上的合理性,因此我們可以部份對這個尚未詮釋假設前提的預測,表達是否同意或針峰意見。 我的看法是,教育這個部份當然是這個「不斷更新」的時代所必須存在的機制或稱機能。在此我某種程度謹慎使用「教育」而非「教育(工作)者」的理由在於:教育機制的被大量需求,不一定等同於教育工作者的被大量需求;換言之,基於進化中的社會,「同樣機轉能量可以被愈趨精簡的執行人力所完成」這種常識性的經驗與觀察,具有「完整」教育功能的教育工作者大有可能被需求甚少。 但信念至此,我卻亦謹慎地使用具備「完整的」教學機能之教學者來說明這益趨精簡的人力資源。因為,在極度分工的時代,整個有效的教學機能大可能由許多局部的、非功能完整的,甚至「鬆散耦合」而聯結的教育工作「相關人員」所密切配合完成。 在進一步思考已經發生在當下,且看來將持續這番趨勢繼續發展的這種教育機制前,針對這則新聞的標題還有一個十分有趣且重要的訊息:與被需求的教育人力並列的,還有醫療保健與金融服務。前者反映的是一個整合不同齡層需求且大量分眾的需求形式,後者則是消費性產業的代表。 教育,以及我們所關切的、更小的一塊精緻乳酪「藝術教育」,在這個強調分眾服務與消費需求的未來社會中,作為可以思考、可以調整的有機個體,各位「藝術教育工作者」做好必要的心理建設與相關知能了嗎?
今天一則藝文新聞的標題是:「耶誕玩具排行榜 芭比MP3銷售冠軍」 其中提到幾個部份,其一,有一款MP3,設計為可以幫播放器上面的芭比換衣服。其二,今年目前為止,賣的最好的是這個芭比娃娃mp3。此外還延伸提到「今年暑假,好幾百萬件大陸製造的玩具,因為品質不好被回收,嚇壞許多父母親...」 梭子有幾點觀察。其實近來的科技產品與前一個科技世代形象結合的例子持續發生中,這誠然是產品載體與不同世代內容的整合,自然且某種程度無可避免。然而有些結合看不出明顯的頭緒,甚至常出現整合詭異的感受。例如,透過MP3的畫面來幫理型、女神形象的芭比換衣服,固然是個有趣的嘗試,我是看不出長遠的樂趣所在。 某種程度,腦海裡的性別主義作祟,還會想像當男孩或一個歐吉桑輕靈運用手指迅速讓芭比換裝,肯定與女孩用MP3玩變裝芭比感受不同。這當中出現了更輕易的父權宰制嗎?或者只是像我們這種人想太多而已?因為畢竟,做為影音載體的MP3有其工具上的機能與任務,隨性加上的變裝趣味,恐怕在美感經驗與美學價值上稍欠熟慮。但另一方面突顯的,正是新聞中也提到的「孩子買這產品買得可凶」,而顯然大多數孩子們未先行意識形態教育前,已經先熟稔一種「玩(模型)女孩變裝」的遊戲了! 而新聞末延伸出的大陸玩具工業,梭子認為這對於可見的美學經濟中,什麼東西或什麼潛在的意識形態,會慢慢普及地在玩具或文具這類型強勢產物中出現、引導等,這又是另一個強烈可議的議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