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心智地圖 作者: Mel Levine
感想:
臺灣國小教育十分注重五育均衡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均衡」是要求每個人在每個方面都要有很好的表現,只可惜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是這種全才,即使是大人,大部分也難以達成。這本書從神經科學出發,提出「all kinds of mind」的觀念,作者以己身和身邊的個案為例,每個人的心智各有優勢和缺點,而這樣的特點不但在求學過程中備受考驗,在職場上也是如此。
「勤能補拙」並非是萬靈丹。當一個人被迫企圖從事本身不專精的事物,或多或少需會付出一些代價,尤其在求學的路上心智被誤解又沒人察覺,對孩子身心影響甚鉅,很容易讓孩子自我放棄走上歧路。這也提醒了我每個老師都各自擁有屬於自己的特長,當班上學生和老師有類似的專長時,老師會深深覺得「教到這些學生真是人生一大樂事」,然而當一個老師稍不注意,讓「相同心智優勢」的學生如遇伯樂置身天堂,卻也讓「心智缺點」的學生宛如蔽履身陷地獄,甚至自我否定。因此覺察自己和孩子的心智地圖極為重要,千萬別忽視了伴隨著「缺點」而來各種優勢心智,老師和父母可以善用這些特質導向建設性的發展。
A mind at a time 「某個時間點的心智狀態」是這本書的第二層涵意,只要時機正確、環境許可,各類心智結構都可在不同生命階段中展現光采,尤其是成人世界為各類心智提供的機會遠比學生時代多得多,這是身為老師的我們,可以再多一些廣度的想法,給予有些不善「寫作」、「記憶」、「勤寫勤讀」的孩子們更大的彈性空間。
在第五章「文字的使用」,正好可以與我現在教學--英文做呼應,可引用在目前的教學現場。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基礎為「音素」,但是可以發現分辨各個音素之間細微的差異能力因人而異,擁有高度「音素知覺」的孩子,就懂得單字的分割和重組,當孩子分析單字中的音素後,接著將這些音素與自己已知的字彙加以比對,就如同查字典般提取訊息,漸漸形成「聽音拼字」的能力,利用多重知覺學習方式TPR將有助於增強「音素知能」不佳孩子的閱讀能力,也有助於改善拼字的缺失。
其次為「語素知覺」,如同英文的字根,語素知覺越強的孩子,累積大量字彙力愈強(我想相對來說,中文的學習亦如同一轍,造詞即是培養學生的「語素」能力),平時多練習可以幫助孩子「歸納」和「記憶」的認知能力。
這本書裡面介紹各種心智展現的特性,從中可以學習到缺乏該心智的孩子,會有哪些學習「困難症狀」,因此很建議從事教育工作者去閱讀,將有助於您更瞭解班上每個「特殊」的孩子喔!
這本書值得閱讀
並轉化運用於教學
謝謝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