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哲學:人為什麼活著
作者:稻盛和夫 譯者:呂美女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8/01/30
導讀:陳素珍 日期:2008/10/21
人生可以說是專門為心的修行而設的道場!就某種角度而言,成功也是一種苦難,人類必須朝正確的方向努力,才能克服這種苦難。我並不認為事業失敗、讓企業倒閉的人,就代表其人生是失敗的。而是造物主為了協助個人向上提升自己的人性,製造很多窮苦潦倒的窘境給人類,考驗大家是否能在逆境中繼續奮鬥,並保持屹立不搖的意志。 ——稻盛和夫
【書籍簡介】本書是稻盛和夫的思想總集與精華,從宇宙到人、欲望到苦惱、意識與靈魂、命運與因果,乃至於共存、競爭,關於宇宙與人生的各面相思考,無一不在稻盛的智慧裡,融合成為其獨特的生活哲學,也就是人生的順遂與逆境,在在都考驗著人性,也磨練了人格。生死雖有命,改造因果仍在乎人為,所有的修練,皆是為了在生命終了之時,帶著進化的靈魂,繼續下一個人生。
◎ 認真思考人生的真正目的:人到底為什麼而活? 宇宙萬物都是因為有必要存在而存在,
在怎麼微小的東西也是如此。 所有的存在都於相對的關係之中。 ◎人生最大的價值在於擁有高尚的品格:人要利用此生提升自己為人的品質,人生就是提升
心智的過程。 人性的價值在於對世界做了多少善行。
top◎ 只要你的心想的都是善事,你的人生ㄧ定往好的方向轉變。心存善念,好的事就會來;心
存惡念,壞的事就會發生。 命運並非是無法改變的宿命(袁了凡的故事)。
◎ 不去煩惱,就是從煩惱的境界中解脫的最佳方法:(勿為小事憂,事事皆小事)
加倍努力 保持謙虛 自我反省 知足感恩 利他心態
◎ 世界是為讓人心淨化而設的修練場(佛教思想)
持戒—持守戒律、克制慾望;布施—慈悲待物、協助與愛;忍辱—因應變化、強化心智;
精進—努力不懈、延續生命;禪定—透過坐禪穩定心神;波若—了悟宇宙開悟境界。
對於青少年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布施」和「持戒」。 對於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從
幼稚園時代就尊重他的自主性,這種教育方式和「放牛吃草」有何不同?
◎ 以「知識、見識、膽識」三階段來提昇人類的人性。
有條理的組織知識=見識 見識+勇氣=膽識(執行力) 大公無私,勇氣自然湧現
◎ 以勞動來塑造、磨練心智
◎ 根植於大愛思想,與大環境共生
◎ 面臨災難的時刻,其實也是清除所造業障的時刻。
※分享與討論:人為什麼活著?你的看法如何?有實際的體驗可以分享嗎?
謝謝您的分享
讓我從導讀中
學習稻盛和夫先生的智慧
《佛光菜根譚》中有
不擇細流者才能成江海
不辭土壤者才能成高山
不恥下問者才能致淵博
不文飾非者才能盡善美
要學習山海之廣博,才能成就德學之深厚
自能獲得知識、見識與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