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八點開始 中央氣象局的網址為 http://www.cwb.gov.tw/V6/astronomy/picture/phenomenon/20090722tse.htm
臺灣因離全食帶較為接近,因此可見較大食分的日偏食,各地所見日偏食最大程度依離全食帶遠近而略有差異,北部所見偏食缺角較大,越往南則略小一些。馬祖的最大食分為0.882(09:36:52),是臺灣能見偏食缺角最大的地方,約有86.80%的日面被月亮所遮掩;北部海面的彭佳嶼最大食分也達0.870(09:41:33);至於臺灣本島則以臺北縣石門鄉富貴角的食分0.857(09:40:28)最大;國境之南恆春鎮南端的鵝鑾鼻,最大食分為0.739(09:39:59),約有68.6%的日面被月亮所遮掩。
7/22上午 臺北所見日面初虧、食甚及復圓之狀況(正上方為天頂方向),臺灣其他各地所見狀況均類似
臺灣所見偏食狀況以臺北為例(見上圖),臺北將從8時23分開始初虧,此時所見日面上方稍偏左方處開始被月面遮掩而出現缺角;之後缺角向下方逐漸擴大,至9時40分「食甚」是本次日偏食最大的時候,最大食分0.848,所見日面的左側約有82.40%被月面所遮掩;11時5分,缺角自日面下方稍偏左處消失而復圓,全部過程歷經約2小時又42分鐘。臺灣其他地方所見偏食狀況均相似,不過發生時間及最大遮掩面積略有差異,各地資料請見下表。
2009年7月22日臺灣各地日偏食觀測參考資料
上表所用時間為臺灣標準時間TST(GMT +08h)
表格資料以氣象局所屬氣象站或合作站所在標準經緯度計算,同縣市其他地點會略有差異。
南投地區係以日月潭氣象站所在海拔高度(1014m)計算,其餘各地均統一以平地為準。
資料來源:2009 全球天文年 http://www.astronomy2009.tw/
「今晚我們夜宿天文館」春季觀星活動實施計畫
人聲樂團揭開序幕 → 交響樂結合星空圖像 → 戲劇表演
(一) 開場:人聲樂團演出天文年的主要曲目: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Shoulders of Giants,英文版)。
(二) 「星空下的樂音—行星組曲」 (芝加哥天文館Dr. Salgado結合音樂與影像的壯觀視聽演出) 交響樂團演奏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 天文圖像投影在銀幕上,襯托悠揚樂聲,讓現場民眾感受星空天籟之美。
(三) 「多媒體舞台劇—仰觀蒼穹四百年」 戲劇表演(結合多媒體放映、舞蹈表演,及合唱) 重現天文學家伽利略一生的主要階段,以紀念伽利略影響深遠的貢獻。
主要內容分為三個段落:
(1)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向天際,開啟了現代天文觀測: 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向天空,發現了太陽黑子的出現及消失、月亮有火山口及隕石坑、木星有四大衛星、銀河群星,及金星的盈虧變化,推翻了當年托勒密提出而由教會支持的「地心說」,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導致了天文學上的重大進展。
(2)伽利略在運動學上的重要發現—比薩斜塔落體實驗: 我們將在戲劇中重現當年的比薩斜塔實驗,驗證輕重兩球墜落的時間相同,這個實驗所代表的科學意義也極為重要,相信將引起大眾高度關注。
(3)伽利略出版「兩大體系的對話錄」,受到宗教審判: 劇團將演出伽利略因提倡「日心說」,而受到宗教審判畫面的過程。整體表現充滿戲劇張力,希望讓民眾能融入伽利略生活之時代背景,理解天文發現的辛苦與珍貴。
(四)活動落幕,觀眾賦歸。
1609年伽利略開始用望遠鏡觀測天文,直到今年滿400年全球各地都在慶祝,臺灣地區也不例外。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各樓層都有相關的展覽:二樓有臺灣各地天文社團的簡介說明;三樓"小眼睛大宇宙"特展區,涵蓋六個主題:主題一:「伽利略的異想天空」 ;主題二:「古今望遠鏡」 ;主題三:「臺灣之光」 ;主題四:「窺天特區」 ;主題五:「科學劇場」 ;主題六:「天文迷宮」。值得大家前往欣賞。
圖一 圖二
2009年較特別的天象是7月22日的日全食,全球歷時約5小時14分6秒。全食路徑從印度半島外海開始,通過印度中部,經過尼泊爾東部、孟加拉西部,完全遮蔽不丹,然後進入中國大陸青藏山區,沿著長江進入海洋,到南太平洋離開。全食帶寬258.4公里,中國大陸成都、重慶、武漢、上海等都位在全食帶內。最大掩食點在太平洋硫磺島東北數百公里海上(北緯24°12′60″、東經144°6′40″),該地持續時間達6分38.8秒,是本世紀日全食時間最長的一次。
圖三
古時代,日食被認為是不吉之兆,是上天警告人類的一種動作;而民間則說是天狗要吃掉太陽,所以要敲打碗盆把天狗嚇走。7月22日日全食的全食帶將經過中國人口密集的長江流域。屆時,只要是處於全食帶的民眾,均可看到“天狗吞日”的奇觀。然而,重慶、武漢、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及太湖一帶,都是高空氣污染區域。此外,蕪湖、宣城、池州、安慶、銅陵都是空氣優良地區,這幾個地區中,池州是沒有火車到的城市。
圖四
其中銅陵市有意打做成 2009 年日食之都,此次日全食中心線穿過嬉子湖,對於桐城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銅陵市嬉子湖一帶處於日全食中心帶的中心線上,初虧時間為上午9時29分零6秒,9時35分零6秒復圓,見食時間6分鐘。同時根據桐城市氣象局提供的1997~2007年11年曆史資料分析,桐城市7月22日降水氣候概率為28%,降水性質多為對流性天氣過程;平均日照時數5.5小時,多出現在上午時段;能見度均大於12Km以上,空氣中懸浮顆粒少,空氣清新潔淨,雖然雲量較多,但多為中、高雲。此外,由於本次日全食出現時間為9-10時之間,該時段出現局地對流性天氣的可能性很小,其天氣條件非常有利於日全食觀測。所以從天文觀測和學術研究的角度來說,嬉子湖是全球境內最佳觀測點、全世界看到日全食持續時間最長的地方,掩食帶的中心點就在嬉子湖鎮雙店村的春和堂(北緯30°48′50″、東經117°2′40″)。
圖五
臺灣地區位於偏食帶,初虧8時23分17.9秒,復圓11時5分2.9秒,經歷2時41分45秒,遮蔽日面面積約82.6%。
圖六
資料來源: 台北市立美術館2F雙年展(20080913~20090104) <忘卻的一天> (A Day to Remember)作品說明http://www.tfam.museum/03_Exhibitions/Default.aspx?PKID=243; http://www.taipeibiennial.org/2008/index.aspx
1989年6月4日天安門廣場民運人士被軍隊鎮壓,劉偉是其中的倖存者,這幾年來,他創作繪畫、錄影、相片和裝置等作品紀念鎮壓中喪生的人士,打破中國大陸官方系統性的檢查制度帶來的沉默。2005年6月4日,天安門大屠殺的16週年紀念日,劉偉拿著攝錄影機到北京大學和天安門廣場,問學生和路人以下一連串的問題
"你知道今天的日期嗎?" (Do you know what the day it is today? )
"今天是什麼日子?" (What day is it?)
"這一天讓你想到什麼?"
"你對這件事有何看法?"
影片中,天安門廣場上警衛、士兵、偵防工具和水柱等鎮暴設備的影像,和這個錄影作品中被詢問的對象閃避和失憶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