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安光影--跑道之下
107年7月6日
去年學校PU跑道的更新工程,同時為了預防跑道兩旁的榕樹樹根延伸至跑道下方,破壞PU跑道平整,所以工程時在跑道兩旁挖出兩條深溝、做水泥的阻根牆。
趁著工程的空檔,來到已挖開的地層,看看有什麼發現。
學校西側(新生樓前)
小竹屋與烏龜池前,預作阻根牆的深溝(對我來說,算是探坑吧)
探坑內可見一層軟墊(白圈處),但不知道它的材質;邊牆也可見一排紅磚排列的結構物。
泥土下可見一層磚紅色地層(黃圈處);磚紅色地層下還有一層偏黑較深的地層(藍圈處)。
這排紅磚在當時是跑道邊緣?花圃?還是其他?目前尚不得知。
地層中發現埋一個三角形鐵架遺跡,會是當時指揮台的部分嗎?
(位置可參考後方校舍及樹木等標的物)
直線跑道終點處;地面上可見綠色的方形軟墊。地層內紅色軟墊的下方有鵝卵石做基底。至於該紅色軟墊,據總務羅主任代為向廠商詢問,廠商的回答是其作用即如同現在直線跑道兩端的綠色軟墊。(下方照片攝於PU跑道完工後)
地層表層可見許多樹根;探坑的底層(照片的較深色處)為未擾動過的生土層。
學校東側(建國樓前)
直線跑道起點處;地層堆積由上而下與為磚紅色層(紅箭頭處)、黑土層(綠箭頭處)、鵝卵石層(黃色框處)
紅色軟墊(白圈處)、紅土層(紅圈處)、黑土層(黃圈處)
↑&↓開始採集標本;除了黑土(後列之標本A)外,另外採集了這兩張照片圈起來的部分(黃圈為後列之標本B;白圈為後列之標本C)
標本A(黑土層)取出後,當時工程人員一看,直接告訴我:這是煤渣。
標本B應為磚粒和泥土混和擠壓;標本C感覺像一片薄磚,但推測應該是當時的紅土跑道鋪面。
107年7月10日 阻根牆灌漿完畢
已完工的PU跑道工程(照片右側所繪的紅色虛線為阻根牆的位置。
後記 1
藉由GIS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的圖籍,看一下早期幸安的跑道:
1944年美軍航照影像 雖然不是很清晰,但略為可見跑到的彎道位於南、北方向
1972年臺北舊航照影像 這張空拍照很清楚看見直線道位於西側(今新生樓前),彎道位於南、北方向
1976年臺北市街道圖 跑道仍為前述的模樣
1994年二萬分之一臺北市街道圖 跑道已改變為如今的規模(直線道位於北側仁愛樓樓前,彎道位於東、西方向)
後記 2
民國九十年代初,當時學校將兩個可推動的籃球架(一邊有像油桶大的鐵輪的那種球架)改為固定式的;偶然在工程人員挖洞(置放球架用)時經過,看見地下居然有一些磚造結構。當時還沒有立即拍照做成資料,所以這次的阻根牆工程開挖時,就很自動的去看看。
(當時做固定式籃球架為照片中箭頭所指的兩處,但年代久遠,已忘了是看見哪一處的地層下有紅磚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