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楊武憲(臺北市南湖國小教師)
於961222參加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實施現況與微調學術研討會,由國北教大社教系承辦,這場研討會與一個月前市立教大課程所與課程與發展學會合辦的教科書評鑑研討會有些許內容相近,我兩場都有幸能全程參與。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與評鑑至今仍還有不少改善的空間,這次的研討會邀請社會領域資深的學者黃炳煌(淡大教育系)、歐用生(前國北師校長)、陳伯璋(前花師校長)、陳國川(師大地理系)、鄧國雄(前市立師院校長)、汪屢維(臺東教大附小校長)、林麗月(師大歷史系)、鄧毓浩(師大公領系)、林盛欽(師大地理系)、陳新轉(華梵師培中心)、王大修(國北教大社教系主任)、...等教授,教科書出版商代表(康軒楊經理、翰林王組長、南一楊經理及周栩緻編輯),中小學教師代表(北縣頭前國中王台琴老師、基隆碇內國小李明霞老師、北市景興國中袁筱梅老師)一起在這場研討會裡對談。
雖然談了不少國中社會三科的教學現場問題,確實在教科書編輯、教師教學現場、教學時數與內容取捨等問題,終究社會學習題材以時間來論橫跨過去、現代與未來,以空間來說從本土在地到國際全球、從地底海洋到高山天際,以人文活動來談舉凡是人的一切事項發展,都可列入社會學習領域,而它不斷的發展中。教科書業者注重商業考量,屈從審查意見與商業利益,在內容設計及嚴謹度尚無法配合教育現場需求,教師在課堂上仍要花不少時間統整補充並為了教學時數趕課,學生學習更像是囫圇吞棗,為了學測與升學,不得不買更多版本的參考書,深怕沒讀到而考差,個人認為這一連串都顯示不正常的教育環境仍需大力統整改善。
在國小社會學習領域上,問題也不少。教學單元設計無章法,一下子歷史、地理分開成兩學期,一下子內容與國中課程重複多,課本文句多是具體結論與固化答案,缺乏多元思考與討論,同版本也頗欠在地教材,... 儘管教材不盡理想,我個人也在圓桌對話中提出,教師應自省教材自編自改的專業能力不可偏廢,教師應發展在地或符合學生需求的適當教材,自我成長、參與研習合作、提升專業能力,不要被出版商的教材文字給綁住,研發搭配更多新的教學方式。十多年前在東師學風引領下,「實地參與」成為教育的一大要素,由教授帶領學生上山下海參與考察與專案研究,當時汪屢維教授正是我的綜合教材教法老師,教室不一定在課堂上(自然科教法曾在知本溪研究溪流污染取樣、社會科概論曾在台東糖廠冰品部及初鹿牧場上課、社會問題研究曾與教授參與文建會社區營造專案、地理歷史實察到南橫綠島蘭嶼實地觀察記錄、...),連語文課都很活潑(林文寶、楊茂秀、...)這些自由學風的教授群,讓我深刻體認學生需要更寬闊的學習空間,更自然的接納學術。
出版商的經理也提到教社會的老師自己的知識背景不足,挑選教材有時會挑簡化的、易教的版本,要求編輯改善一些原來還不錯的課程設計(例如討論、思考整理等內容)。
歐用生教授在圓桌對談也提出語重心長的3R讓大家反思社會領域學習的問題。
總而言之,這些研討對話的意見或許讓同為教育工作的教師覺得聽來刺耳,但也是有些是實話,面對問題與挑戰,社會學習領域的發展才會出現部分曙光。學無止盡,親師生都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