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的愛無庸置疑,然而爸媽對孩子滿滿的愛,無微不至的照顧,是否反而成為妨礙孩子成長與學習的絆腳石?家長普遍理解「放手」,孩子才能成長的道理,但真正做到「放手」實在不容易。 幼兒時期培養生活自理能力,但孩子吃飯慢,掉落飯粒菜餚,家長認定孩子還小不會,就直接餵食,或只讓孩子用湯匙進食,看似幫孩子,卻不知卻影響孩子小肌肉的發展,不會拿碗不會拿筷子,到了小學無法精準有力拿筆寫字,這不正是「愛之適足以害之」嗎? 再看看家長對孩子的細心照顧:幫忙打掃整理孩子髒亂的房間;催孩子做功課、復習課業;隨時費心叮嚀孩子穿外套脫外套⋯⋯,久而久之,孩子只會聽指令做事,從日常生活或課業學習,孩子不用思考判斷,爸媽說什麼,孩子就做什麼,一個命令一個動作。孩子也不用負責,功課出現錯誤,怪罪爸媽沒檢查出來;忘記帶學用品,一通電話要爸媽馬上限時專送。爸媽抱怨孩子長不大,事事依賴,卻不知爸媽緊握的雙手,滴水不漏的呵護,才是孩子無法長大的原因。
家長應該釐清:哪些事情是爸媽非幫不可?哪些事情又是孩子應該自己做、自己學的?爸媽進而思考若讓是孩子自己動腦、動手,是不是能激發出更多的智慧與潛能?家長過多的擔心與照顧,阻礙孩子的成長——從小自己收拾玩具,培養負責任的態度;孩子自己吃飯、上廁所、穿脫衣服鞋襪,滋長生活自理能力;鼓勵孩子肯定表達自我,是發展獨立自我的基礎,有助於學習尊重別人,與別人的相處。 爸媽如何「放手」?什麼時候「放手」?「放手」後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真的是一門大學問!爸媽擔憂放手後,孩子將遭遇挫折失敗,其實爸媽不用多慮,殊不知犯錯失敗也都是寶貴的經驗,孩子從中自我反省並加以改進,那才能真正找出問題癥結,確認孩子所需要的協助。爸媽「放手」,讓孩子對自己負責,不也是對孩子的信任與尊重? 過度保護的孩子永遠長不大,所以,爸媽果斷的放開緊握的雙手,把孩子驅離呵護的羽翼,學習當個懶惰的家長,讓孩子有自我學習挑戰的機會,愈早學會獨立自主的孩子,未來發展更加無限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