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臺灣出生率下降,呈現少子化現象,外籍配偶進入臺灣定居並生育下一代,國中小學生人數,新住民子女所占比率逐年遽增,臺灣儼然已是多族群的社會。不同族群在語言和文化有顯著差異,但每個人都不應以異樣眼光看待其他族群,或一廂情願主觀的認定其他族群應融入自己的文化,嚴重失衡的想法,極易產生誤會與衝突,如何尊重差異、打破刻板印象、弭平族群糾紛,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 根據研究調查,外籍配偶因不熟悉中文,對於中文說聽讀寫的困難,不僅難與子女暢談無阻,對於孩子的課業指導力不從心,難以指導孩子學習語文、教導正確的讀音、輔導學校課業,影響所及,新住民子女的語言發展較同年齡孩子明顯遲緩,語文相關科目,呈現弱勢,加上外表的差異,形成新住民子女在生活、學習適應上的諸多問題。 國內不少教育文化工作者深切體認臺灣族群的多樣化,認識多元文化,由教育著手,從小扎根,藉由文學的軟實力,以文字與圖像淺顯又具體表達,將繪本作為多元文化教材,從各種不同族群文化觀點放眼看世界,雙向學習交流,認同自己的文化,理解並尊重不同族群的文化,增進多元文化的認知,促進彼此了解,肯定多元文化融合的意涵。 以「愛」為核心,坊間已有不少優質多元文化繪本,從各種角度與面向介紹不同族群的歷史源流、地理景觀、語言文字、生活習慣、風土民情,以友善與關懷的態度面對不同族群,並提升多元文化素養。由作家林秀兒和周姚萍執筆改編、創作故事,畫家賴馬、楊麗玲繪圖的「新住民多元文化繪本叢書」,共已出版三輯,以欣賞、理解、尊重不同族群或個體間的文化差異、關懷多元的群體人際關係為四個向度,繪本主題包含童謠、童話、節慶、飲食、服飾、藝術、民俗和產業等多樣性內涵,並以中、英、日、越、印、泰、緬7種語言搭配客、閩、原語文呈現,資料豐富,涵蓋面廣泛,內容淺顯易懂,細細品讀,發人深省,更讓人愛不釋手。 「不一樣的分享日」和「回外婆家」是兩本以越南為主題的繪本──小蓮的媽媽是越南人,因爸爸出差無法出席學校的分享日,讓小蓮很煩惱,透露新住民子女潛藏心裡的不自在,媽媽看出小蓮的心事,準備越南美食和服飾出席分享日,引起班上小朋友的驚喜,小蓮終於放下心中的忐忑,歡喜說出:「不一樣,真好!」因為不ㄧ樣,我們看到世界的多采多姿;因為不ㄧ樣,我們更珍惜自己的文化;因為不一樣,我們欣賞其他國家的文化! 因為阿姨要結婚了,媽媽帶小蓮回越南的外婆家參加婚禮,透過細緻寫實的畫面,介紹越南的風光景色、越南的吃食,再詳細敘述越南婚禮的習俗,讀者彷彿也和小蓮同行,深度遊歷越南,不ㄧ樣的風土民情,讓人大開眼界! 「好圓好圓的月亮」藉由阮叔叔的敘述,比較臺灣和越南的中秋節,各有不同的習俗,除賞月外,越南的小朋友提燈籠、玩踩影子和抓鬼遊戲,還有舞龍舞獅,中秋仰望夜空明月,我們有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越南則是阿貴跟隨神奇樹木一起飛上月亮,不同的傳說卻有類似的故事情節,臺灣和越南是不是很親近? 「潑水過新年」介紹泰國和緬甸過的佛曆新年,據傳約一千五百年前,有一年,天氣特別炎熱,王宮裡的菩提樹都因缺水枯萎,國王憂心焦急,趕緊不停的為菩提樹潑水,沒想到菩提樹就恢復生機,重現綠油油的蓬勃茂盛,此後,潑水的活動就流傳下來。以潑水過新年,去除霉運,更代表著新生與祝福。有趣的潑水過新年活動,呈現不一樣的新年氛圍。 其他繪本內容包括印尼、越南、泰國、緬甸、日本、韓國、俄羅斯和印度等各國民謠、傳說故事、神話寓言,多元文化繪本適合親子共讀,大人或小朋友透過這一本本意涵深遠的繪本,用多元觀點友善的態度欣賞不同族群及其文化,進而理解、接納、關懷與尊重,構築一個尊重彼此,欣賞別人的溫馨和樂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