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週熱門的教育新聞莫過於台中一家所謂的「心智開發機構」,讓孩童們劈磚塊、赤腳踩過碎玻璃乃致吞火,不肯做或不聽話的孩子,被藤條打手板、交互蹲跳上千下,孩子受到種種幾近虐待的惡行,不僅令人匪夷所思也讓人瞠目,但更教人費解的,家長必須繳交鉅額費用,孩子才能進到這個機構。 這幾年,台灣存在著非常嚴重的教育怪象,大部分家長苦心積慮要把孩子擠進第一志願,影響所及補習就永遠斷絕不了,但家長又矛盾的不希望孩子承受強大的升學壓力,異想天開的尋求速成管道,希望花錢讓孩子在短時間就能開發潛能,成為人中龍、人中鳳的資優生,坊間所謂的「心智開發機構」應運而生,迎合家長優越心理,向家長索取高額費用,塑造高貴專業的形象。 除了潛能開發以外,台灣近幾年還流行皮紋檢測,據說可了解孩子的先天特質,利於對孩子的指導,是否真有時效,至今雖仍未有確切實證,但業者也以高額的收費,每次數千元乃至數萬元,卻也有不少家長趨之若鶩,是否以為如此就能探知孩子的資質,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天下父母心,無庸置疑,為人父母無不希望孩子平安順遂過一生,尤其孩子的學習,家長們當然希望孩子所向無敵,不會遭遇挫折與失敗,但回到教育的原點,沒有一步登天的學習,也沒有不勞而獲的學習,孩子所有的學習都必須循序漸進。 街頭林立的安親班、課輔班,孩子躋身狹窄空間,埋頭書寫一張又一張的測驗卷、評量卷,孩子缺乏舒展身體活動筋骨的空間,怎能激發智慧開發潛能呢?家長們誤以為將孩子送到號稱可以開發潛能的「心智開發機構」,可以立即增加孩子的智商指數,那絕對是本末倒置,求速求勝的錯誤心理,反而增添孩子的壓力。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表示,人的大腦一直都在用,且「用進廢退」,不會有多餘的部分可以用來開發潛能。她並直言,坊間「潛能開發」訓練是騙人的。雖然許多坊間業者號稱,人的大腦只用到一部分,可運用各種方法讓大腦全部開發完全應用,即「潛能開發」。但洪蘭認為,以科學角度而言,大腦每個部位隨時在動,沒有可以再開發的部分。 學習牽涉許多層面,想暸解孩子的潛能,認真觀察孩子行為是最簡單的方法,植根於家長和孩子足夠的互動。自孩子呱呱墜地,爸媽就是孩子最好模仿學習的對象,從牙牙學語、搖搖晃晃學步,爸媽的耐心與鼓勵,孩子一步一步跨出人生的旅程,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與生俱來澄淨的心靈,單純的心思,清亮的雙眼,家長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在溫馨沒有壓力的環境,張開雙眼觀看多彩的大千世界,張開雙耳聆聽來自大自然的風聲雨聲蟲鳴鳥叫,敞開心胸感受天地間的千變萬化,孩子的潛能自然發揮,何須外力激發?何況每個孩子有自己不可取代的獨特性,爸媽多欣賞孩子的好、孩子的與眾不同,別讓揠苗助長錯誤的心理,反而影響孩子的成長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