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報載:七名出身富裕家庭,不少人還是企業家第二代,曾在國外求學或工作的ABC,日前因販售大麻遭永和分局拘提到案,7人均有留學經驗,大家在國外沾惹嗑藥惡習,回國後,從國外郵寄大麻回台,以音響為掩護,吸食兼販售。
看到以上的社會新聞,令人不禁搖頭歎息,我想這些人的父母絕對是關心孩子愛孩子的,試想,送孩子到國外留學,再加上生活費用,需要花費多少金錢?家長無不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但孩子卻染上嗑藥惡習,不僅自己吸食還販售營利,家長們的痛心可想而知,但追根究底,家長是否有不可規避的責任?
無庸置疑,所有為人父母總竭盡所能讓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顧,吃好、穿好,孩子習慣手持名牌物品,出入豪華餐廳,奢華無虞物質生活把孩子寵壞,他們瞧不起平價物品,但家長是否有能力無止盡的供應孩子?或是孩子有能力供應自己享受所謂有品味的豪華生活?力有不逮,只好鋌而走險了。
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剝奪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怕孩子曬太陽流汗,提供孩子舒適的冷氣房,久而久之,孩子的體能果真無法適應外面的自然環境,根據國防部反應,成功嶺上的新兵訓練,太陽太大,受訓新兵頻頻有人暈倒,三千公尺的長跑體能訓練,唯恐新兵體力不支,可拒絕不跑……,凡此種種,我們看到更多保護孩子的措施,卻也讓孩子的體能越來越差,真的是愛孩子嗎?
有的家長關心孩子,盡可能給他們最好的教育,協助孩子生涯規畫,但父母親關心太多、介入太深,是不是限制了孩子自我能力的開發,到底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 有的孩子習慣父母的安排,缺乏自我判斷的能力,越來越多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的學生,卻對自己的未來仍茫然不知所措。或是,也看到一些孩子因無法達到父母的高期望,心生自卑而自暴自棄,面對茫茫人生旅途,亦然不知何去何從。
不就學、不就業的「尼特族」(NEET)成為各國政府探討青年失業的重要議題。據學者研究粗估,台灣尼特族達四十二萬人,逾全體年輕人一成。令人憂心的是,年輕人長期「家裡蹲」,不僅加重家庭經濟負擔,也不利勞動市場新陳代謝。「年輕人以前被稱為『草莓族』,一碰就爛,現在是『自己擺爛』?」曾有學生抱怨剛剛應徵上新工作,卻打算放棄,因為嫌「坐公車到公司要廿五分鐘,實在太遠了」,讓人很傻眼。好逸惡勞茫然不知目標是尼特族的特徵,最好有「事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但哪有這麼多的好工作等著呢?
家長當然都自視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也願意為孩子承擔一切、付出一切,但不要誤以為給孩子最好的,替孩子做了周全的安排,孩子就果真能順利成長、成功,說不定這些在父母眼中萬無一失的計畫,卻是導致孩子失敗的主因。為人父母真是一門大學問,不要心疼孩子流汗、不要心疼孩子吃苦,不要讓愛阻礙孩子的成長,不要讓自己成為害孩子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