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氣清的秋日午後,車子滑行過故宮博物院、順益博物館,放眼藍天白雲,蓊鬱青山,清澈溪水,潺潺細流,不一會兒,電影「魯冰花」拍攝場景的溪山國小出現眼前,抬頭遠眺,二樓教室前朵朵彩雲隨風搖曳,好似熱情歡迎來訪賓客。
提起溪山國小,推陳出新的創意活動讓大家目不暇給,93年的「從溪山到玉山」畢業活動,為全國第一所在玉山主峰上頒發畢業證書的小學,97年5月辦理「鐵馬300里、送書到苗栗—鐵馬環騎北台灣」的畢業活動,98年榮獲商業週刊「百大特色小學」殊榮,這所隱身外雙溪在旁的迷你小學令人嘖嘖稱奇,溪山國小吳文德主任為我們介紹這所小兒美卻深具特色的學校。
陶藝教室就在車棚,放置陶藝器材和燒窯,透過週末營、夏令營、冬令營、親職教育營進行教學,以親職教育的經費支應相關材料費用,老師自發義務性質並不支領鐘點費,學生完成的作品用來布置校園的小角落或公開展示。
六月進入盛夏時,溪山另一項特色活動是帶學生溯溪,所謂的「溯溪」不只是單純的溯溪,結合學校本位課程、環境教育,包括自然、語文、美勞乃至社會行動,進行溪流環境教育和淨溪活動,提供學生完整的學習經驗。
「山與海的對話~馬祖北海坑道飆太鼓體驗之旅」為人津津樂道,「太鼓教學」是溪山國小平日即進行的教學,學校老師向外尋求有相同「太鼓教學」的學校,最後師生在馬祖的戰備坑道齊聲飆太鼓,體驗戰鼓隆隆的氣勢,相信這是學生難以忘懷的畢業之旅。以「活動課程化」的理念,規劃各式各樣有意義又有創意的活動。溪山老師們的理念是留給孩子重要的生命經驗,當孩子在長大成人後,有一段讓他引以為傲深烙心中的寶貴經驗,例如:歷盡艱辛攀登玉山才領到畢業證書的孩子,他可以很自豪再也沒有任何事能夠難得倒他。
今年六月帶畢業生到蘭嶼,安排學生浮潛,這是一般學校不敢嘗試的活動,分成小組由老師、家長照顧,孩子潛入水中,觀賞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享受與魚共游的樂趣,體驗難得的海底生態。更難得的,讓孩子們進入當地居民的地下屋,與當地耆老對談,參與當地特殊民情只有男人捕魚返家後才能享用的芋頭糕,再到芋頭田,體驗當地人如何種植芋頭、觀察芋頭田裡有哪些生物……,在蘭嶼,孩子觀察當地的梯田和溪山附近的梯田有其異同,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氣候衍生而出不同的自然景象,不同的文化影響不同的思考模式,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動機。透過課程、活動的精心安排,孩子的體驗是多元,學習是活潑的。
最近獲得教育部的科教專案,學校計劃進行的主題是「社區百年梯田」,這是有別於其他地方的特色,是陽明山的火山熔岩流下來的鞍山岩砌成的梯田,指導學生探索梯田的結構、坡度、水溫、栽種什麼植物、棲息的生物,屬於自然領域的社區產業,結合電腦,讓學生製作部落格。
在溪山不單純為活動而活動,而是經由師生共同討論、溝通,老師們配合滿足學生的學習動機,經過縝密周詳的計畫,將課程融入學習活動中,善用社會資源,把握各種機會,讓學生處處關心時時學習,即所謂「活動課程化」,賦予學習活動的教育意義,師生從活動中不但均能獲益更得到成長。
看來溪山的老師們擔負不少工作,編者困惑的對吳主任提出:如何持續這股熱情?吳主任懇切的回答,應該感謝校內老師的支持與配合,投注心力辛苦工作,由於老師們平日即細心照顧學生愛護學生,基於對學生有幫助,老師們也樂於參與,行政單位鼓勵並協助老師們將教學心得、成果再做整理、統整、包裝,對外參加各種評比,如果得了獎,不僅有附加價值,更有意外的驚喜。良性的循環互動,難怪溪山國小年年能有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各種競賽中都有亮眼佳績。
訪談結束前,吳主任帶領我們走訪校園,那隱密巨大老樹枝枒中的就是傳說中的溪山樹屋;教室後面的生態水溝已長滿水芙蓉;拐個小彎,吳主任提醒我們要彎著腰,因為這兒是孩子們口中的秘密通道;一塊塊張著小手造型的陶板,是溪山國小熱情迎賓的代表。處處驚豔;處處巧思。這是一所充滿活力的學校,老師因為關愛學生,懷抱教育理想,執著教育熱忱,雖然忙碌,卻歡愉的說,玩怎會累呢?但在看似嬉戲玩樂中,老師步步為營,讓孩子在做中學,參與付出,懂得珍惜,懂得分享。老師挖空心思為孩子構築多采多姿、處處驚奇、處處驚喜的快樂童年,我們只能羨慕的說:溪山的孩子,你們實在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