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成為家族會員
|
RSS訂閱
|
回ET家族
|
回臺北益教網
Geography Sky
跟著北市重慶小太陽環遊地理世界
家族
|
相簿
|
話題
關於我們
相關連結
登錄 monkeys
臺北市多媒體教學資源中心~社會領域
臺北市多媒體教學資源中心
東學西讀老玩童
臺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 ~ 社會領域網頁
臺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 ~ 社會領域 Blogger 部落格
臺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
文章分類
start(2)
重慶旅舍~北市重慶國中社會領域(10)
北市重慶國中小太陽的班級(3)
環遊世界(63)
放眼中國(4)
立足臺灣(25)
家庭煮夫(2)
未分類(0)
狀態顯示
累積人次 :
153668
成員 :
1
本家族線上成員 :
0
<<
2025年2月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友好家族
北市社會輔導團
資源分類
未分類(0)
最新票選
吐魯番出土兩千年前麥稈麥穗
中央社
–
2014年4月2日 上午11:34
(中央社台北2日電)新疆吐魯番勝金店古墓群最近出土距今兩千多前約西漢或更早時期的麥稈、麥穗,色澤呈金黃色;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昨天表示,這是世界考古史上數量最多,保存品質最好的小麥。
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指出,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達成協議,從吐魯番勝金店古墓群出土的3100株麥稈,已送往中科院人文學院科技室與科技考古系研究人員手中,接受植物考古學研究,研究成果將在年內出爐。
中新社引述吐魯番學研究院技術保護研究所工作人員的話說,上述麥稈出土於勝金店古墓群M9號墓葬,當時這些墓葬是用來當做墓棚。
工作人員指出,這些麥稈足有10公分厚,在麥稈下面是15公分到20公分厚的駱駝刺(一種植物),下面才是完整的墓葬。這些麥稈也是迄今為止,世界考古史上數量最多、保存質量最好的小麥。
研究人員研判,這批出土的麥稈距今大約距今大約2200年前到2050年前,應為西漢時期或更早。兩千多年前的麥子如今還呈現出金黃的小麥桿,新鮮如才被碾壓過,有的麥稈上還有完整的麥穗,也呈現金黃色。
從目前研究來看,專家們得出初步結論,兩千多年前吐魯番地區的每株小麥平均麥粒達到10粒,現在的麥子每株麥粒為20粒到30粒。經過兩千年的發展麥粒也才增加一倍,說明吐魯番當時的小麥種植栽培技術相對很先進了。
中科院人文學院科技室與科技考古系研究人員李晶靜說,研究發現,至少在吐魯番地區,小麥的種植已經是「精耕細作」,也說明小麥在當時的吐魯番地區已得到大面積種植。
報導說,初步研究成果已讓專家們興奮不已,因為對麥秸稈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類食物生產的起源與發展過程等。隨著研究深入,或許能為西漢王朝在吐魯番盆地屯田找到實物證據。
Yehsir
在ET家族發表於
2014-04-02 14:27
留言 (
0
)
|
人氣 (
891
)
|
讚 (
0
)
留言(
0
)
姓名
E-Mail
網址
內容
請輸入右方驗證碼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臺北益教網